发表时间:2022-07-1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首都北京建设高质量的全国文化中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隶属于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的世欣东方集团积极盘活优质资产,逐步将传统仓储物流转型升级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确保了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为助力首都文化中心建设,作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体现出首都供销社系统的社会担当。
推陈出新,老库房转型升级文化创意园。2008年,随着北京城市功能布局的调整,大型车辆禁止进入五环路内,市内的老库房、老厂房面临退出原有的产业链的抉择。具有50多年历史的百子湾棉麻仓库响应政府号召,积极进行转型升级,与竞报共同打造了当时亚洲最大的图片产业基地“竞园”。竞园以图片为核心,包含了影视制作、图片交易、展览展示、创意设计、行业培训、版权保护、标准制定与发布,形成从创意设计到拍摄制作的一体化,从信息到服务一站式,全方位涵盖上下游行业的新兴文化创意园区。
近几年,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首都“四个中心”定位的确立,竞园再次升级,由原来的图片产业逐步调整成了国际影像产业集聚区,《林海雪原》《战狼2》《建国大业》《建军大业》《烈火英雄》《中国机长》等优质影视作品均由竞园的入驻企业拍摄,并推向全国的影线。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规模、行业地位,竞园里聚集了中国文创行业利润率较高的产业,随着文创热点的转变而不断调整,使其一直处于高端引领的地位的核心竞争力。
竞园在被政府评为文化产业集聚区后,对自身的发展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作为盘踞领头羊位置的文创园区,仅仅服务好客户是远远不够的,为社会大众提供多彩的文化产品,丰富文化生活,让更多市民共享文化成果,提升幸福指数,才是竞园区别于其他园区的特点和灵魂之所在。2019年底,“供销社历史文化展览馆”在竞园正式揭幕,与“供销记忆书局”一同面向社会开放。占地200余平方米的展览馆内,藏有代表性的图片百余张、老物件500余件,生动还原了首都供销系统门市经营场景与发展历程。并通过大量资料,展现了“坚决跟党走,坚决听党话,坚持为人民”的“红色背篓”精神。书局内有书籍3000余册,旨在展示供销社历史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竞园的文化氛围,打造服务园区客户、周边群众的“第三文化空间”,让人们在竞园享受舒适工作环境的同时,能够满足怀旧情结,感悟供销社的历史文化,为开创首都的文化建设新局面添砖加瓦。
因地制宜,加快文创园区的品牌复制。2000年,北京市发布《关于加快本市绿化隔离地区建设的意见》和朝阳区政府出台 17 号文件,加快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如果不进行业态转型,作为扰民和低产值行业,半截塔仓库很有可能面临被取代的命运。2010年初,半截塔仓库在竞园成功转型的基础上,决定由物流向文化创意产业园转型,改名为七棵树创意园,在定位上与竞园实行差异化经营,瞄准 798 艺术区,辐射 CBD,打造出自竞园之后一个文化创意亮点。
2013年,在竞园、七棵树创意园转型成功的基础上,世欣东方(北京)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孕育而生,将市社所属五环路内的老库房进行整合升级再开发。从竞园、七棵树创意园出发,不断探索品牌的复制和特色调整,同时响应“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政府号召,先后打造出创意总社·1949传媒产业基地、京津国际文创园和京渝文创园,从京内到京外将多年来积累下的丰富经验与成熟的运营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地进行复制再创造。2019年,京渝国际文创园作为重庆分赛点,承办了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北京市文创大赛”,并在赛后邀请获奖企业来京进行合作交流和项目落地。这次活动得到了市委宣传部、市文促中心、市文资办等单位的好评,同时也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媒体上增加了曝光率,进一步实现了北京“文化中心”的文化输出功能。
截至目前,集团已建成运营六家文创园区,总建筑面积达50万平米,这些供销社老旧库房的改造成果与事例屡次被各大媒体广为报道。未来,集团将继续把握稳中求进的宏观经济形势,正确把握首都文化产业新方向、新特点,努力为文化企业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为人民大众提供更多的精品文化休闲场所,以此助力北京市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升级,为首都打造文化中心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2年7月18日